精品伊人_无遮挡激情_我想看免费毛片_国产片久久

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國家館 | 4.5㎡——37.4㎡,解讀城鄉(xiāng)更新的力量

時間:2023-06-01 22:01 來源:

       近日,第18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在威尼斯拉開帷幕。作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展會之一,威尼斯雙年展始終以其先鋒的姿態(tài)和權威的論證為世界現(xiàn)當代藝術的書寫提供清晰而深刻的注腳。

      01.

      更新·共生

      Renewal: a symbiotic narrative

      今年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國家館以“更新·共生”Renewal: A Symbiotic Narrative為主題,展覽共展出50個作品,采取“卷軸”柱廊的形式,通過在每根柱子中間挖掘出一個相對獨立的展示空間,展現(xiàn)中國式的閱讀過程。

      中國國家館展覽通過“宜居·傳奇·百變?nèi)合瘛薄ⅰ耙司印じ隆ど虾9适隆?、“共生·未來·自然復興”三個章節(jié),用近40年來變化中的人居環(huán)境映射,從城市、自然與人民的視角,講述一個獨特的中國故事。

      絲路視覺團隊聯(lián)合中國國家館策展團隊成員汪單和音樂家李智博,從更深層次挖掘文化和人文的張力與可能性,跳出形式與空間,以跨媒介組合的方式呈現(xiàn)中國國家館的最后一件作品——《4.5㎡-37.4㎡》主題裝置,解讀中國城鄉(xiāng)更新的力量。

      02.

      4.5㎡-37.4㎡

      Installation + Sound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積從1978年的4.5平米增加至2021年的37.4平米——這一蛻變,體現(xiàn)了人民生活品質(zhì)及精神面貌的偉大進步。

      絲路視覺以此為靈感打造《4.5㎡-37.4㎡》聲音裝置,以采集并編輯不同的城市聲音,探討空間與人們物質(zhì)生活及精神世界的多元變化。

      通過“裝置+聲音”的創(chuàng)作概念,絲路視覺將裝置打造成一個承載記憶的微型劇場。小球如同這一靜謐空間中的獨奏者,在這微型劇場之中娓娓道來“更新 · 共生”的主題敘事。

- 創(chuàng)作手稿 -

      確定創(chuàng)意邏輯方向后,在深化設計過程中,絲路視覺項目團隊在敘事結構、素材取舍、技術實施等方面進行反復研究,最終在視覺的極簡性、聽覺的音樂性以及內(nèi)容的敘事性之間呈現(xiàn)出絕佳平衡。

      向左追溯歷史,向右探索未來。

      裝置內(nèi)部的機械球隨著聲音、節(jié)奏和旋律而擺動,于光影之間,打造出游離時間之外的沉浸體驗。小球每每碰撞地面,都將隨著時間擦出劃痕,這是一代代人的生活痕跡, 也是城市更新的歷史印記。

      作品在4.5-37.4分鐘里截取出9個重要歷史時間節(jié)點,成為觀眾可以一窺歷史的時間裂縫。通過聽覺聯(lián)想引發(fā)共鳴,裝置與聲音化作了感知時間與空間的媒介,以中國方式回應全球性話題的思考。

      聲音從4.5分(第270秒)開啟, 在37.4分(第2244秒)結束,這段1974秒的音頻回應了中國城鄉(xiāng)更新的文化敘事,此外的靜止則喻意時間與空間以外的未知與留白。

      音頻的九個部分分別混合了自然、城市公共空間、噪音、樂器、粵劇、方言等元素,試圖重構歷史的空間。作品中的每一個旋律和停頓,作為喚起記憶和情感的媒介,引導我們追溯過去,思考未來。

      聲音在時間長河中起落回溯,回歸有關藝術本體和人文精神的討論之中。《4.5㎡-37.4㎡》提供了一種集合建筑、文化、歷史于一體的“中國視角”,見證城市更新與發(fā)展,傳遞中國故事。

 

      結語

      立足傳統(tǒng)、面向當代。絲路視覺觀照時代變革,不斷以數(shù)字技術與跨媒介綜合實踐探索“中國力量”,為世界提供了解中國的獨特視角和窗口。

      中國國家館組織架構

      主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承辦單位: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

      協(xié)辦單位: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策展人:阮昕

      執(zhí)行策展人:張海翱

      展陳設計:阮昕、奧默默工作室

      策展團隊:孫昊德、黃華青、徐航、杜騫、饒富杰、吳洪德、汪單、汪灝、李迪

 

      作品贊助人:姜俊、羅佳嘉、尤健聰

      音樂家:李智博

      藝術裝置創(chuàng)意與技術提供:絲路視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展覽現(xiàn)場照片拍攝:章魚攝影及李智博


編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