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煉金術》(Twin Cloud),藝術家:Black Void
云層中的化學物質反映了地面的人類活動,山火、汽車尾氣、工業排放都會進入天空。當氣象數據轉化生成數字云,一種連接宏觀與微觀、現實與虛擬的可持續模式也應運而生。《大氣煉金術》(Twin Cloud)是一件氣象數據驅動的生成式藝術,首次亮相于第一屆威尼斯元宇宙藝術年度展,后展出于濟南國際雙年展“共生世界”。作品受歐萊雅25周年展邀請展出于上海展覽中心,并在近日于央視微紀錄片《拾美》中播出。展覽中,作品以沉浸式影像裝置的形式呈現,表現了從數據收集、分析,再到生成與城市對應的數字云雕塑的這一過程。在展覽結束后,作品將會以NFT項目的形式繼續運營。作品由WEB 3科技藝術創作團隊Black Void創作,項目由WELAB孵化。
作為一件聚焦氣候變化的數據生成式藝術作品,《大氣煉金術》提取了全球幾百個城市的氣象數據,包括溫室氣體、氣溶膠污染物、溫度、濕度、以及地理位置等,生成了與地理位置和時間切片相對應的數字云雕塑。數據維度包含反應工業化程度的二氧化硫、反應荒漠化程度的粉塵氣溶膠……等等,這些數據都切實地影響著數字云的形態、運動方式、顏色和質感。隨著云層中化學物質的增加,數字云也會從柔和稀疏的狀態,逐漸走向混沌與劇烈。
《大氣煉金術》(Twin Cloud)展覽現場
長久以來,人類都試圖去控制自然、模擬自然,地球工程如同當代的煉金術,希冀在天氣方程式的另一端創造確定性的結果。而氣候的多變也恰恰反映了人類技術的局限,恰恰是這種控制反映了我們的焦慮與面對不確定性時的脆弱。
作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一環,氣候行動正在全球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碳中和目標結合新興技術的發展利用,已成為世界性的目標。Black Void 做為Web 3 領域的創作團隊,也試圖以藝術為媒介,用 NFT 的形式對氣候議題進行探討。項目通過數據的可視化和藝術處理,連接自然、虛擬、人類命運與個體行動,彌合了宏大觀測尺度與我們日常感性認知之間的鴻溝。
當被問道如何看待目前NFT和數據相結合的趨勢時,主創藝術家蔡藝璇表示:“當去中心化的網絡將‘我’拓展到云端不計其數的節點時,我們的行為與思想也構建起了數據海洋。如果說區塊鏈是一種新的生命形式,它在網絡中呼吸、生長和淹沒。那么NFT藝術,也應當從數據海洋中打撈持久的養分?!?/p>
Black Void由蔡藝璇、洪昀、NILLab、王園園、TASHI DEL?K、丁杰英組成,橫跨新媒體、數據科學、建筑空間和音樂等多個領域。團隊致力于探索新技術推動下,藝術在規則、感知與分配方式上的革新。關注議題覆蓋氣候變化、星際物種、虛擬與現實的連結等。
Welab勵志于孵化全球青年藝術家,建立加密藝術家和內容產品生態,完成人,物和資產的轉化,形成web3真正的創作者經濟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