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相互保險這個概念,有一些人可能覺得很陌生,并沒有聽過。但最近,隨著非上市險企年報披露的收官,國內首批3家相互保險社(眾惠相互、匯友建工、信美相互)的首年經營“成績單”出爐,一些人開始關注相互保險。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相互保險的這些事。
其實,相互保險在發達國家有100多年的歷史,是當前世界保險市場上的主流組織形式之一,在全球保險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互保險是指當個人無法對抗風險時,一群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以互相幫助為目的,繳納的保費匯聚成風險保障資金池,當災害損失發生時,則用這筆資金對會員進行彌補的互保行為。這是人類最初的保險行為,后來才演變為目前的股份制保險公司模式。
2015年原保監會發布的《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對其作出的定義是:相互保險是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并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
中外相互保險發展深度對比
從全球角度看,目前世界規模較大的前10家保險公司有6家是相互保險機構,根據國際相互合作保險組織聯盟(ICMIF)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年末,全球相互保險收入1.3萬億美元,占全球保險市場總份額的27.1%,覆蓋9.2億人。相互保險在法國占比高達46%、日本占比45%、德國占比43%、美國占比37%。20世紀60年代,相互制公司曾經在日本占市場份額的76%,在美國占比也超過60%。由發達國家的行業發展經驗可知,相互保險這一彰顯保險本質的傳統保險形式,在當今社會仍具有旺盛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而在我國,由于政策限制,之前并無市場自發形成的相互制保險組織存在。
2015年1月,保監會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了《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正式對相互保險公司這一組織機構開閘,以期促進相互保險組織規范健康發展,20多家機構申請牌照。2016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同意開展相互保險社試點并進行工商登記注冊。
我國的三家相互保險企業
隨著數據的披露,三家相互保險企業的業績表現浮出水面。開業首年,眾惠相互、匯友建工和信美相互的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6711.14萬元、465.31萬元和4.74億元。從年度利潤看,3家相互保險社均未實現盈利,分別虧損6058.54萬元、3106.63萬元和1.69億元。
依據行業特點,相互保險社首年虧損并不意外。對于這3家相互保險社來說,因為股東背景的不同,可以看到其戰略路徑的差異。
眾惠相互:專注產業鏈以及相互場景
眾惠相互提出了在我國如何開展相互保險的“相互場景論”。和場景保險一樣,眾惠相互規劃的路徑是首先找到能夠發揮相互保險優勢的典型場景,并以“一條一塊”將場景具象化。眾惠相互所謂的“一條”,是指面向一條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提供服務,而“一塊”則是面向特定人群,為其填補保障的空白點。
具體而言,“小微企業及個體經營者融資保證相互保險計劃”從現金流角度切入,基于對國際貿易產業的洞察,為鏈條上下游主體普遍存在的資金周轉需求提供融資服務。
信美相互:主打區塊鏈和機器人
信美相互表示,其將聚焦用戶的養老和健康兩大需求,不會設計銷售任何理財型保險產品;同時,信美相互也沒有保險代理人,而主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來推動業務發展。背靠螞蟻金服,信美相互打出了區塊鏈和機器人的概念,目前,近一半員工是技術人員,運用區塊鏈技術增加透明度。
此外,其將聚焦特定人群,走定制化路線,具體的模式是精算師與用戶面對面,通過訪談、調研的方式,根據用戶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為用戶設計產品。另一方面,其將采取“樂高式”的產品模式,把保單模塊化,盡量避免復雜的、大塊頭的保單,將單個保險做簡單、做透明、責任清晰,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產品組合。
匯友建工:聚焦建工領域風險
匯友建工的戰略發展定位是“小而專、小而精、小而優”,將利用建工領域相關制度改革帶來的市場機遇,在工程招投標、施工合同履約、工程監理、工程延保等風險管理領域,發揮保險機制的優勢,解決相應矛盾糾紛及風險保障問題。
[page]分頁標題[/page]隨著建工領域相關制度的改革,這實際上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市場。但是具體要如何充分利用股東資源優勢及發揮相互保險模式優勢,還要期待后續的動作。
相互保險模式的優劣勢
先來說說優勢,相互保險社因其獨特的組織架構,而具有天然的優勢。
風控能力較強。相互保險組織沒有外部股東,由全體投保人共同所有,投保人和保險人利益一致,能夠較好地實現以客戶利益為中心,并由客戶參與管理,從而有效避免保險人不當經營和被保險人欺詐所導致的道德風險。
經營成本較低。發起成立相互保險社的會員及其所在的產業鏈條共同為相互保險社營造出一個強相關的、風險種類較為集中的需求場景,相對減少了相互保險社的外部營銷費用投放。展業費用較低,核災定損準確度較高,可以有效降低經營成本。
保險費率較低。相互保險公司由于上述的優點使得其經營成本較低,從而可以制定出較低的保費率,為會員提供更經濟的保險服務。與此同時,股份制保險公司由于營利性的要求,保費率相應的較高。與股份保險公司相比,相互保險公司投資回報率、業務收入增長率、賠付率都較高,而綜合成本率相對較低。
經營更加靈活。股份制保險公司為了讓股東得到滿意的財務結果,股份保險公司往往注重短期行為,放棄一些可能給股東帶來收益但不會立即獲利的長期投資項目。相互保險與普通的保險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不以利潤為追求目標,個人與企業在相互保險機構投保后,就變成了會員,而不是普通保險公司所謂的客戶。相互保險社沒有股東盈利壓力,其資產和盈余都用于被保險人的福利和保障,可以發展有利于被保險人長期利益的險種。
而對于劣勢方面,相互保險借力“互聯網+”在我國掀起一陣熱潮,可謂方興未艾。然而,根據全球行業發展經驗,仍應該注意到其發展短板。其一,這一模式無法進行股權融資,營運資金募集相對困難、利用資本市場的能力有限,在經營過程中主要依靠留存盈余來擴大資本規模,今天新聞,因而其資本量遠不能與股份有限公司展開競爭。上世紀90年代后期,全球化背景下相互保險公司無法快速補充資金,被迫紛紛轉回為股份制,一度全球市場份額下降到23%。即使在互聯網時代,2014年全球幾大相互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較上年度均有明顯下降。其二,相互保險保障程度以基金總額為限,保障能力有限。如,相互意外保險的保費往往采取課賦制或確定保費制,導致賠付意外保險金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別是遇到經營不善時,將無法獲得足額的賠償。其三,經營成果和內控制度的透明度不如股份制公司。
對互聯網保險行業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