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4月16日訊(記者盧成漢 通訊員張國新 毛焱軍)吃進廢棄的鋼筋水泥柱和磚瓦,吐出步道磚、人造大理石、透水磚等。今日,一座投資3億元,可加工100萬噸建筑棄料循環利用的產業園,在江夏區紙坊街寧港開工。至此,江城年內將建成29個這樣的建筑棄料加工廠,每年可讓1000余萬噸建筑棄料變廢為寶,不僅節省資源,還可以少占用土地。
建筑棄料棄之可惜
隨著江城舊城改造的力度加大和修建地鐵, 江城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為2000萬噸。
面對如此大量的垃圾,一些建筑工地只好就地消化。一部分作為工地的基礎回填,一部分還可以利用的磚塊與鋼筋,清理出來后,實現源頭減量初級利用。
在去年初,記者在武昌才茂街一城中村拆遷工地看到,一些工人手持泥瓦刀,在瓦礫中,翻著棄料,一刀一砍出完整的磚地,然后磚放成堆。
而為了獲取牛腿和水泥柱中的鋼筋,工人們掄起大錘,一錘一錘砸碎水泥塊,抽出其中的鋼筋。
“這樣費時費力,成本高,也污染環境。”一位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趕工期,有時調來風暴機來幫忙取鋼筋,“得不喪失”。
武漢市城管執法督察總隊副總隊長王敬表示,即使是這樣,建筑棄料再利用率僅10%,而基坑回填和場地平整占60%,山體修復、堆山造景占30%。
2018年,湖北省環保督察組要求武漢建立建筑棄料綜合利用,武漢市政協將此作為重要提案,進行督辦。
為充份利用這些再生資源,武漢市政府高度重視,該市城管牽頭成立專班,推動建筑棄料的綜合利用。
循環生產線上磚瓦變廢為寶
從建筑垃圾改稱建筑棄料,雖然只有兩個字的改變,足以說明它不再是廢物,而是“寶”。
是什么讓它成為寶?記者采訪了江城多家建筑棄料加工廠,見證了這一變化。
在武漢經濟區車都環保再生資源公司,一套上千萬元的流水線上,只見挖機將水泥塊和磚塊抓進料倉,經過粉碎后,從三個不同方向,出來粗細不同的原料。
該公司經理涂敏稱,用這些料,可加工成透水磚、步道磚甚至是仿大理石等20多個品種。
他算子一筆賬,使用這些建筑廢棄料,該公司一年可節省成本800萬元,而環保效益的賬則無法估量。
湖北慧迪再生資源開發公司總經理胡宜德表示,江夏區寧港建筑棄料循環利用產業園9月底可以投產,建成的5條生產線,可以“吃”100萬噸建筑棄料,其中包括瀝青生產線。一年可以節省填埋土地450畝。
位于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電子信息產業園區的一家建筑棄料循環利用產業園,還可以將廢棄的木料,加工成復合地板。記者看到,廢棄木料經磨粉、拌料押出機聚合、磨粉機磨粉、押出機成型等工序,生產出司木棧板。
今日,記者在青山北湖渣場看到,叉車將一根廢棄枕石投到一臺自動分離機后,,僅用一分鐘,就分離出瓜米石和鋼筋,全部可以再利用,變廢為寶。
據介紹,這臺分離機是由湖北枕生緣環保公司總工程師張義,經過3年的研制和設計出來的,能夠快速剝離枕石的。去年3月,這款枕石自動分離系統及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每年千萬噸建筑棄料成寶貝
目前,江城在15個區已建成就近、就地建筑棄料處置點22個,按照規劃,還有 7個正在進行選址建廠、引進設備之中。今年9月,有望全部投產。
據統計,這些加工廠投產后,每年可“吃”進建筑棄料1053萬噸,綜合利用率超過50%。
武漢福利得工程管理公司負責人劉濤說,該公司加工的廢棄木料,加工成木棧板,十分搶手。目前已預定20萬塊銷往臺灣,并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
“政府環保意識增強,帶來循環利用企業的發展。”湖北慧迪再生資源開發公司總經理胡宜德表示,環境保護好了,更是一筆無法估量的經濟賬。
“如果全部用于填埋處理,這些建筑垃圾,需要占地4500多畝。”武漢市城管執法督察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這項舉措,不僅可以節約土地,還可以節省企業處理建筑垃圾成本數億元,減少了環境污染。